ALL 時事評論

  • AI技術面試新進員工之法律爭議性
    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成熟,讓許多人關注到可能對職場之衝擊是就業結構的轉變,哪些工作機會將大幅減少,又可能帶來哪些新工作機會等。然而AI不僅衝擊到工作機會分佈,也衝擊著職業現場生態,也就是公司對員工的管理方式導入AI可能對員工權益產生之影響。本系列第一篇將從面試員工談起,討論目前企業利用AI面試的方法,可以在不同方面達到特定效果,但這樣的操作也可能違背現行法令,在操作時應戒之慎之。
    AI技術面試新進員工之法律爭議性
  • AI用於員工管理之法律爭議性
    科技所導致的,不僅是最近熱議的零工經濟性質之爭,值得擔憂的是對於員工的監管恐怕也會因為AI而無一倖免的滲透進每一產業之中。不管是對於員工離職傾向的預測,健康或、工時乃至於競爭心態都成為企業主可以監控與培養的對象。在這之中的員工隱私與抗衡力量都是缺乏的,政府與員工應該要如何面對企業主手中日漸傾斜的權利天秤呢?
    AI用於員工管理之法律爭議性
  • 日本AI原則的經濟思維
    日本公佈「以人為本的AI社會原則」,將人工智慧視為未來的關鍵科技,但在研發應用上,須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為基礎,以落實日本「超智能社會」為準則。透過主要七項原則的宣示,扶植國內的AI相關產業;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國際機制建立原則,為本國企業爭取發展空間。政策上聚焦於國內4大AI大廠,包括富士通、NEC、NTT與日立。相較於此,台灣目前對AI與人文的政策,似乎還在起步階段。
    日本AI原則的經濟思維
  • 外送平台是承攬或雇傭?或是新型態工作?
    科技引發的零工經濟讓人們趨之若鶩奔騎上機車,奔向食品外送平台,但於此同時法規對於事實的認定,與對勞工的保護是否以相同速度跟上?問題從來都是複雜的,外送員的悲劇有賴產業與政策更多的溝通。
    外送平台是承攬或雇傭?或是新型態工作?
  • 從香港反送中關注智慧路燈的問題與機會
    香港反送中運動延燒至今,引發多重人權議題,其中更從智慧燈柱引發對港人隱私監控疑慮。智慧路燈作為智慧城市的骨幹,提供照明、探測天氣、路況、能見度、空氣品質等等功能,然而如何克服隱私疑慮?誰有權成為智慧路燈的心臟?才是你我更應該檢驗的問題。
    從香港反送中關注智慧路燈的問題與機會
  • 中國學童測試「金箍咒」?
    美國杜克大學法學教授法拉哈尼指出:「大腦是自由思想天馬行空、容許異議的安全之處,然而我們正在沒有任何保護之下,逐漸跨越這隱私的最後防線。」中國AI(人工智慧)科技迅速發展,並且在中共當局的鼓勵與默許下積極滲透社會日常生活以及各級校園,包括臉孔辨識監視甚至步態辨識技術。
    中國學童測試「金箍咒」?
  • 人工智慧將從技術競爭走向倫理治理競爭
    生命倫理相較於一般科技倫理,具有明顯的政治意涵,必須要從這個脈絡去理解各種國家級生命倫理委員會的設立。中國「人工智能北京共識」此時公布意在何為?科技部九月份公佈「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內揭示八項倫理原則,又代表什麼意義?
    人工智慧將從技術競爭走向倫理治理競爭
  • 發展符合倫理的人工智慧技術 Legislating an ethical AI approach
    人臉系統的使用全球遍地開花,以中國為首的強動機模式,以及與之相對的強管制模式影響各國之間的擺盪。科技中性的本質,容易造成其被偏見利用。也因此,各群體皆開始形塑人工智慧道德準則,國家、超國家組織,乃至於科技業者自身都涉入其中,而台灣人工智慧行動計劃,則為此提供了絕佳機會。
    發展符合倫理的人工智慧技術 Legislating an ethical AI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