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倫理

從香港反送中關注智慧路燈的問題與機會

香港自6月初爆發反送中遊行引發國際關注,至今趨於複雜。回顧其中8月24日遊行主題之一,為反對觀塘「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示威者拉倒高大燈柱,並發現內部裝置屬於參與上海天網監控工程之公司,引發對港府藉由智慧燈柱監控隱私之疑慮與抗議。

2017年底港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預計在銅鑼灣/灣仔、中環/金鐘、尖沙咀、觀塘等4個市區地點設置智慧燈柱,總計約400座,附有5,000多個監視器。

8月24日觀塘遊行即將結束時,九龍灣零碳天地旁高逾十公尺的智慧燈柱被示威群眾拉倒,發現內部有直接連接中國公用電訊網的中國製美商CISCO零組件。藍芽定位器則產自參與中國數位監控天網的中國訊科系統。

智慧路燈大勢所趨
智慧燈柱的發展已是全球城市大勢所趨,在台灣的重點不在於要不要用,而在於如何使用;不在於設備多麽精良,不在於多麽節能省錢高效率,而在於設備以及控管機制的「政治敏感度」。

前例香港所稱智慧燈柱,在台灣一般稱為智慧路燈。由於台灣的智慧城市發展已經不只十年,並且關乎台灣資通訊產業的利基與商機,現實上我們不可能用有色眼鏡來看智慧路燈。

智慧城市重要概念奠基在智慧交通,而智慧路燈正是重中之重,智慧路燈不僅節能省錢,降低城市治理成本,並且有助於數據分析與分享,更能為智慧交通潛力可觀的車聯網打基礎。

智慧路燈除了照明,可以探測天氣、路況、能見度、空氣品質等等,也可以依照需求調整光度,或當路燈損壞時主動通知修繕。

以加拿大蒙特婁為例,2016年開始將13萬盞路燈全面改裝LED智慧路燈,當時預計節省60%耗能以及55%路燈維護成本。

以台灣廠商公開資訊為例,有台廠智慧路燈已經進軍東南亞市場,並配合當地政府協助交管,一天開出約3,000張交通違規罰單。相對以往需耗時全天的高密度人力取締工作,在智慧路燈的協助下只需要3小時;另有台廠為印尼雅加達裝設21,000座智慧路燈,配備無線通訊模組,串聯路燈控制平臺,以利遠端交通管理。

台灣發展積極迅速
其實相對於台灣,香港智慧燈柱規劃規模小得多,效率也遠遠落後。

近年台灣積極發展智慧路燈,以桃園為例,2016年起推動「桃園市水銀路燈落日計畫」汰換2萬多座水銀路燈,更新為省電LED燈,每年省下3,000多萬的電費,2017年積極設置智慧路燈,在2018桃園智慧路燈論壇也提到,桃園換了13,000座路燈,其中一半是智慧路燈。另外2019年開始陸續將12萬座高壓鈉路燈換成智慧路燈,預計每年省下1.4億電費。此智慧路燈可自動偵測燈具狀況與報修,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另外根據台北市政府去年發表計劃,原預定去年8月底前在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仁愛路、信義路等處設置490座智慧路燈。第一階段建置方便擴增服務的智慧路燈,第二階段針對服務創意,開放市民、組織、廠商共創設計。

該計畫原訂2019年以內湖科技園區、南港會展中心、東區門戶到南港軟體園區、松菸文創園區為核心,投入9,700萬元設置約12,600座智慧路燈;2020年擴大範圍到內湖、信義等五大行政區,投入1億元新增9,000座智慧路燈。終極目標是預計於2021年投入11億,全台北市16萬座路燈全面改為智慧路燈,同時將成為密度最高的AIoT甚至5G站點。

此重大專案因傳出可以辨識臉孔協尋人口,具有車牌和臉孔辨識功能等等,觸及隱私等政治敏感議題,台北市政府當時強調會遵循《個資法》,並且絕對「會在實證場域計畫中嚴格把關」,然而智慧路燈如此迅速全面進入市民生活,大眾對於隱私權的擔憂未解,法律保障之說服力也遭質疑。

正如法界專業人士當時指出,《個資法》除了在目的解釋上有模糊空間,另外也欠缺統一主管機關,個資法明示蒐集個資必須說明目的,但是警政維安等說法太過模糊,若是涉及身份辨識等個資,甚至可能侵犯人權之技術,極具爭議。因即使是犯罪調查所需,其身分辨識也必須針對特定犯罪與特定人等。

台北市此智慧路燈計畫一度大張旗鼓 最近轉趨低調,原規劃今年以約2億元設置12,000座,因市議會從嚴把關預算並且希望先採試辦,路燈數量大幅下修至2,234座,預計年底完成,觀察成效再決定後續計畫。至於社會疑慮,市府傾向考慮由第三方參與審核,大原則是社會難以接受的部分就先不處理。

智慧路燈已是全球城市發展所趨,也的確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功能,看到這四個字就全盤否定實屬不智,重點如何克服隱私疑慮,以及智慧路燈的「心臟」來自哪裡?誰有權利擁有與管理數據?數據功能為何?數據如何收集控管?皆應儘量透明公開,禁得起社會檢驗。

如果台灣製造的智慧路燈解決方案可以禁得起考驗、凸顯安全性,反而可以成為市場利基,有助拓展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