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策趨勢
美國供應鏈計畫與台灣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國白宮在6月8號發布了一份強化供應鏈報告,宣布成立特別工作小組,以解決供應鏈中斷的問題,而該小組將由農業部部長、商務部部長、運輸部部長所領導。該份報告是依據拜登總統於2月份時簽署的行政命令,在100天內對供應鏈進行審查所產出的結果,其鎖定藥品、半導體晶片、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等4個關鍵部分進行研究。美國將把供應鏈從其競爭對手轉向其國際盟友,並打擊不公平的國際貿易行為,加強與盟友間的貿易關係及供應鏈彈性。
COVID-19的大流行進一步提高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半導體一直是尋找新療法、照護病人、在家工作學習,以及訂購雜貨生活必需品的致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這顯示出半導體在國家與世界對抗最迫切的挑戰和危機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在疫情期間,某些半導體的短缺亦透露出確保穩定供應鏈的重要性。
突如其來的供應鏈衝擊,可能會對一個產業造成深遠且不可預測的影響,且不僅只限於特定行業、群體、工作者,亦有可能影響到國家安全和關鍵的基礎設施。例如,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就預估台灣的邏輯晶片生產中斷,將可能導致電子設備製造商近5000億美金的損失。
而SIA於4月所發布的《在不確定的時代下強化半導體供應鏈》(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In An Uncertain Era)中指出了3項要點:
- 高度專業化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支撐了該產業技術的持續創新,使消費者收益,並帶來了龐大的價值。假設,每個地區都有可以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在前期至少要花費1兆美金進行投資,這將造成半導體的整體價格上升,最終導致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的代價來取得電子產品。
- 區域專業化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生漏洞。在整個價值產業鏈上有超過50個點,每個點代表一個專業分工,而區域專業化使得其中一個地區擁有全球65%以上的市占率。這些地區若因自然災害、基礎設施故障或國際衝突而中斷生產,將會造成晶片供應的危機。例如,全球75%的半導體製造集中在中國與東亞,而這些地區又位於地震活動頻繁和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位置。此外,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小於10奈米),目前掌握在台灣(92%)和韓國(8%)手上,這些先進的晶片是美國經濟、國家安全、重要設施的關鍵。更極端一點來講,台灣的代工廠完全停工1年,可能將導致全球電子供應鏈停擺,造成世界經濟危機。若要完全截斷這個可能性,需要花費至少3年的時間和3500億美金的投資,才能建立起有足夠產能取代台灣的代工廠。
全球半導體價值產業鏈
圖片來源:SIA
- 需要政府採取行動來解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脆弱性問題,並確保其長期優勢與彈性。為減少全球重大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美國政府應制定市場驅動的獎勵計畫,使供應鏈的區域分布更具多元化。而這些獎勵措施主要是為了擴大美國的半導體產能,以及關鍵材料的供應。而這些措施所帶來的額外產能,將滿足美國對於國防、航空和關鍵設施對於先進邏輯晶片的需求。
全球晶圓產能(2019)
圖片來源:SIA
在白宮的供應鏈報告中亦提到,雖然中國積極擴展其半導體產業,但就現況來說,現今半導體供應鏈中掌握先進技術的大多數為美國的盟友或是合作夥伴,藉此機會可以創建一個多邊的合作關係。這些國家也擁有與美國相同的擔憂,如供應鏈的脆弱性、技術領導力的重要性以及對抗中國野心。與這些志同道合的國家持續接觸,將促進出口管制政策的協調、國際研究夥伴的關係,並透過多元化的供應商來改善供應鏈的脆弱性。美國可以與台灣、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合作夥伴,進一步討論半導體研發相關議題,集合多個國家的資源可以降低研發投入的成本、分散投資的風險。而一個成功的多國研發案例就是EUV(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極紫外光微影)的技術與設備,由美國、日本及歐洲花費近30年的時間投入研究。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表示台積電有意擴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計畫,並稱該擴廠計畫是為了回應美國強化本土供應鏈的需求。拜登政府將斥資數百億美金,來投入美國國內的晶片製造(CHIPS for America Act)。依據現有的法律,外國公司也同樣有資格可以獲得這筆補助,但最終能否獲得,仍然是個未知數。
台積電對此傳言不予置評,但是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在4月的法人說明會上提到,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將按照計畫於今年動工,並從2024開始以每月2萬片的產能,生產5奈米的晶片。「事實上,我們已經在亞利桑那州購入了一大片土地,以維持計畫的靈活性,因此進一步擴建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第一階段的生產順利,然後再根據營運效率、成本效益以及客戶需求,來決定我們的下一步。」魏哲家如此表示。「而之後有任何正式的決定,亦會進行公告。」
據中央社報導,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已在6月初與美國貿易代表Katherine Tai召開視訊會議,並將在未來數週重啟TIFA(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談,而供應鏈的安全可能是其中的重點。
「美國非常重視美台關係,台灣是美國第九大貿易夥伴。很高興美台將於本月份重新召開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雙邊談判程序,此程序將進一步深化我們在供應鏈、投資,以及以勞工為中心貿易政策上的緊密合作。台灣和美國能夠攜手合作,透過提高勞工標準、環境保護,及公平貿易,協助全球「重建美好未來」。美台貿易投資合作是展現美台真朋友真進展的另一個好例子!」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在Facebook上發文表示。
參考資料:
https://focustaiwan.tw/business/202106110009
https://investor.tsmc.com/chinese/quarterly-results/2021/q1